題外話
 
 
        因為「棒球」,今年才剛剛開始,就讓我感覺這一定是「神奇的一年」。彷彿印證了學術研究的傳奇說法:「物質性基礎竟然可以如此貼切地撫慰人心!」事實上,在WBC世界棒球經典賽的整個參與過程中,目睹台灣選手的奮戰不懈與纏鬥韌性,比什麼藥物、酒精或菸草都來的痛快【註1。不過,這是「題外話」,因為現在才三月,春天剛剛才到,一年的好或壞,仍是未知之數。
…………………………
【註1:最近正在重讀《上癮五百年》這本有趣的書,深感棒球國際賽這種「心靈鴉片」類型,的確值得該書作者大衛‧柯特萊特(David T. Courtwright另闢專章探討一番。

 

 

 
讓念頭掉下來?
 
 
        罹癌以來,改變最多的就是心境,我透過極大的自制力,為自己營造了一個「自我封閉的美好證立系統」,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頭兒,除了藉由「大量的書寫【註2進行自我抒發之外,做的最多的就是「關於時空」以及「脫離時空」的「冥想」。按一般通念下的「冥想典範」,強調必須脫離時空的束縛,進入一種「沒有念頭羈絆的境界」,但是這不僅很困難實現,而且即使「真的實現」:仍然隱含著一種「理論瑕疵」。也就是說,不受念頭羈絆(或者說,「讓念頭掉下來」)本身就是一種「念頭」,換言之,根本「不存在任何一種沒有念頭」的狀態。既然如此,那就不要管那麼多,讓各種念頭自由興起,自由落下吧!可如此一來,原本的脫離時空冥想,就會浸漸質變為「關於時空的冥想」,亦即,所想像者越來越具體與明確。與此同時,一個先前理解出現了:「如果我康復了,我要如何如何……。」於是,冥想剎那間成了「生涯規劃」的同義詞。這意味著「我的心靈將不再寂靜」!
…………………………
【註2:兩年多來,部落格與投稿學術期刊所發表的文字,粗估超過30萬字。
 
 
滿腦子的念頭
 
 
        這樣的景況,與我原本期待的「寂靜心」有很大的落差,因為我發現每天晚上入睡之前,總會幻想著自己康復之後重回社會的姿態,更滿心盼望最好是重返校園教書或者從事研究工作。我雖然曾經美化過這種憧憬,認為這是一種終身學習的圖像:隨時為未來做好準備的想像。但不可否認的,這是一種建立在不確定事實上的輕率假設,是虛幻的、自我指涉的以及脫離現實的。這種幻想狀態,有點類似網路社群所營造出來的虛擬經驗。我們網路上的言論參與,像是進入「社群意識的化約檢證系統」,藉此「將自我置放在素樸的目光凝視之中」,嘗試「檢證意向與知識的交織混淆」。
 
                 的確,我們可從中成長與反省,並且將所受到的「知識規訓軌跡」一一呈現出來。但是,言論不過是心境的反射,「指摘」與「反省」之間,「美好未來」與「垂死之人」之間,一樣的不可共量,一樣的格格不入。每日目睹一幕幕因個人喜好而扭曲、污名甚至栽贓的「集體屠殺現場」,久而久之,如同「預設目的之冥想」,滿腦子的念頭,令人十分困擾。想讓這些念頭一個一個果實自落,並非易事。
 
 
執念無法消除
 
 
    靜坐冥想」本是好事,但是運作的結果適得其反,並無法讓自己真正寂靜下來,因為我一直想望自己有一天會完全康復,可以重回健康的運動生活【註3以及知性的教學與研究。原來讓我始終念念不忘的,仍是過去經歷的喜好、志業以及夢想。這樣的執念,讓我花了極多寶貴的時間,耗費心力的去編寫「課程講義」與「PowerPoint」,幻想有一天自己還可以繼續教書【註4。事實上,我的體力很差,多講一些話就累到不行,根本無力負擔兩個小時的不停說話。客觀來說,我活不久了,應該多利用時間關注自己所好,而非老是幻想教導學生如何獲得正確知識【註5
…………………………
【註3:我熱愛運動,所謂健康的生活包括長跑、游泳、棒球、網球、高爾夫球以及舉重等等……,這些運動由於裝了人工血管,通通都無法享受。
【註4:我非常熱愛教書這個工作,可參考兩篇過去的部落格文:〈生命成長的最後階段〉以及〈修行〉。
【註5:每個人終其一生,都不停地在嘗試一件蠢事:教導別人「正確認識」他們自以為這樣或那樣的世界觀。
 
 
疼痛轉移了痛苦
 
 
        不過,這段時間以來,我似乎克服了這種進退維谷的窘境,那就是我發現了一種解決方法:利用「肉體疼痛」來「轉移」自己的「心靈痛苦」。執行方法如下:只要有靜坐冥想的機會,就會採取「雙盤腿」的靜坐方式鍛鍊自己【註6。剛開始練習的時候,非常疼痛與難受,但久而久之卻逐漸「愛上這種肉體疼痛」,以及「解開雙盤腳之際麻木不仁的感覺」。其實仔細想想,很簡單!疼痛轉移了痛苦,念頭自然就變少了;由於對於過去釋懷,於是對於未來也就沒那麼關心了。
…………………………
【註6:這種靜坐方式往往會與宗教結合,但我不願做此聯想,因為那樣只會讓念頭更形複雜,我原則上將之定位為一種「肉體與心靈的拉筋運動」。
 
 
春天來臨前的許諾
 
 
        一個人「少了過去與未來」,心境自然清明,這主要是因為「當下很快速——快到無法去進行評價,既然來不及進行評價,也就沒有任何正確結論可言。這樣的多元視野與主觀世界或許只是純屬個人,但卻讓我感覺很是享受。相較於「獨白論述」而觀,「眾聲喧嘩」固然是多元世界的基本形構,但是當一切曲終人散歸於寂靜之刻,獨白論述或許才是支持多元世界基本形構之形構【註7
 
                 這種心境,終於讓我又重回「模塑論述的創作慾望國度」。我嘗試將日常生活所受衝擊與反思之點點滴滴,灌溉在原來以為「完稿」的學術論文之中,以重建新論述的心態,改寫原本的舊有論述。如此行徑,似乎有些超越了我原來向好朋友炫耀的「學術論文裝置藝術理念論」,這說明了我仍然是有反省能力的,只是我快要走完自己的生命旅程,已經不願耗費心力重新改變自己對事物的「品味」與「習癖」。這篇小文,一則檢證自身意向,另則凸顯知識規訓,就一併作為春天來臨之前的許諾吧!
…………………………
【註7:黃丞儀的作品對我影響很大,我仍然經常重讀他的這一篇經典論述:〈金水嬸的處分權主義:法律的文化研究初探〉,閱讀之際彷彿可以「神入」論述背後的某種神聖領域,給予我相同感覺的還有譚家哲的作品:〈論語與中國思想研究〉與〈形上史論〉,可參考我寫的一篇向大師致敬的部落格文:〈論人不己知與知人〉。



 

 

 

 

arrow
arrow

    黑洛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