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煙消雲散的東西都堅固起來
——從一部致敬電影《僵屍》談起

黑洛特
 
    電影《僵屍》在很多觀眾眼裡頗感恐怖,其實,本片絕對可以拍的更為恐怖,但我的臆測是:「導演故意不拍的那麼恐怖」,因為這是一部向那個「偉大僵屍年代」致敬的電影,那個已然逝去的年代沒有恐怖,而是「人力戲謔鬼神的狂歡派對【註1。事實上,回想小時候看林正英領銜的僵屍類型片並未感到恐怖,而是以一種嘻鬧心情觀看道士與僵屍大戰,所以如果《僵屍》一片拍得過於恐怖,那就很難說向誰致敬了,既然道不同不相為謀,又何來致敬云云【註2
..................
【註1根據導演麥浚龍的說法:「我也藉著這部電影向八○年代的經典殭屍片《殭屍先生》,以及許冠英和林正英兩位前輩致敬。」顯而易見,《僵屍》屬於「致敬片」類型,因此應受到電影原型的影響。
【註2 不過,這只是我的偏見,尤其「致敬」的對象,因導演受啟發之範疇而異,不可一概而論。
 

 

 
 

 
    在這部致敬電影裡,我非常興奮又見到「鍾發」這位演員,香港出品的動作片孕育了許多「反派武師配角」,個個身手不凡,武術造詣尤勝領銜主演的主角,譬如說鍾發、韓英傑、楊斯、狄威、盧惠光等人,不但留給觀眾深刻印象,而且讓電影本身的動作張力發揮到極致。令人唏噓的是,這類反派演員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盛名,而是隨著動作片沒落而消失殆盡。除此之外,《僵屍》沒讓穿著清朝官服的經典僵屍出場,固然顧及整個劇情時空,但似乎因此缺少一絲向《暫時停止呼吸》致敬的誠意【註3
.................
【註3《殭屍先生》一片於台灣上映片名為:《暫時停止呼吸》,當年未看過此片者鮮矣!台灣片名取其劇情核心精神:若遇僵屍切記憋住氣息方可避禍,明顯較原片名為優。
 
    當電影裡的演員都是從小陪著我們長大的熟悉面孔,這種電影無論拍的好壞,那是非看不可【註4。這類致敬電影,在創作上必須「濃縮」一整個世代的記憶,並且將電影本身充當載體,作為一個超越時空的「地方」,這個地方凝聚了觀看者「四處飛散的主觀情感」,並且在虛擬的九十分鐘之內「再現」出來。彷彿回到當年那座素樸而神奇的老電影院,那座提供尋找私秘自我的聖殿,所有的歷史與記憶都消融在記憶裡的「伊士曼弧形寬螢幕」。
 
        回到那個只能在電影院才能看到電影的偉大時代。
 
    雖然電影本身要說的話才是目的,但電影院錨定了電影,地方承載了故事。當然,這個敘事結構早已被打破,現代的觀看模式是以「謀殺神話」的態度在進行,這也是為什麼《僵屍》這部電影能夠撼動人心的原因(嚴格說,是撼動曾經走過僵屍類型片的那一群人心),它短暫再現了那個已然逝去的年代,那個觀看者與演出者所共享的私秘自我。
.................
【註4本片子單單演員陣容就足以堪稱佳片,包括陳友、鍾發、錢小豪、樓南光、吳耀漢、惠英紅、鮑起靜……還讓人想起林正英與許冠英。
 
    地方是一種「社會建構」,它後於社會而發生,但弔詭的是,我們發現地方往往成為整個社會建構的「起點」,亦即,從地方這個建構終點出發,經過時間與空間的交互作用,產生了文化概念,新的意義也由此誕生。這就是電影的創造與詮釋力量,它不僅僅是一種「歸納」,而且會逐漸演變成一種「演繹」。
 
 

 
    前一陣子,《戀戀風塵》一片的男主角王晶文不幸往生,我的感覺竟是片中主角阿遠(影片中的林文遠據稱是以編劇吳念真自己的故事為原型)離我而去,讓我好幾天若有所失。民國75年於金門服役時第一次看這部電影,腦海裡就牢牢錨定著劇終的影像,配著陳明章悠悠的曲目,一直當作自己整個人生的指北針,很荒謬,但又那麼的真實【註5
.................
【註5具體描述那個劇終影像略為:「阿遠剛退伍,還不知道該往哪兒去?他凝視遠方,陽光灑在山丘,告訴了他一個所在。」
 
    侯孝賢創造了那個影像,但影像又塑造了一群人,包括我,當然也包括侯孝賢。或許可以這樣說,電影或者電影院這樣的一個「地方」、「所在」或「歸納的終點」,回過頭來「演繹了一切」,無論是社會關係、結構或是整個社會系統。
 
        讓一切煙消雲散的東西都堅固了起來。
 


 

 

arrow
arrow

    黑洛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