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好之物,我們渴望「延續美好」;對於喜愛的電影,我們期待「電影續集」。一定會有人清高的說,電影續集是不必要的,因為續集往往降低或減損原本美好之物的質量。雖然說,很多續集電影都讓人沮喪(隨便舉就一籮筐,以類型片為例,如《福祿雙霸天》〔The Blues Brothers〕與《處刑人》〔The Boondock Saints〕的續集,我看過之後都頗感失望~),但我仍然必須硬著頭皮說,這完全是放屁,很臭的屁!理由在於:「人不該自比神祇,澆熄他人的喜好」。即便這是事實。
 

 
         最令人熱切期待的續集電影,是那種「你並不知道一定會有續集」的「第一集電影」,例如,《康斯坦汀:驅魔神探》(Constantine)這片一直沒有續集,但是大家都相信(一種高度蓋然率的信念)有一天「一定」會出現續集。而那種一開始就告訴你有兩、三集以上的電影(無論是《魔戒》、《無間道》、《玩命關頭》或是《黑暗騎士》),基本上是因為故事太長,所以分集表述乃不得已,實際上仍然算是同一個故事。這不是我定義下的「續集電影」。另外還有一種取決於市場取向的續集電影,例如湯姆克魯斯演的《神隱任務》(Jack Reacher),必須賣座達一定金額,否則電影公司不會開拍續集,「市場決定」這種經濟話語實在令人扼腕。話說,大衛‧芬奇(David Andrew Leo Fincher)到底拍還是不拍《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續集啊!【註1

 
 
.......................................

 

【註1大衛‧芬奇的電影我幾乎都看過,包括1992年《異形3》(Alien3)、1995年《火線追緝令》(Se7en)、1997年《致命遊戲》(The Game)、1999年《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2002年《戰慄空間》(Panic Room)、2007年《索命黃道帶》(Zodiac)、2008年《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2009年《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以及2011年《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2000年馮‧迪索(Vin Diesel)主演的《星際傳奇》(Pitch Black)與2004年的《超世紀戰警》(Chronicles of Riddick),對我而言,是一種唾手可得的類型片Cult Film【註2】。稱唾手可得是因為HBO時常在重播,幾年下來不記得看了幾遍。終於,活下去的目的揭曉,第三集預計201396日公演:《超世紀戰警3》(Riddick)。我曾經嘗試著去定位類型片,認為這種電影類型是一種「無情世界」前提下的「有情召喚」,看過馮迪索這系列影片的人一定會同意這種說法:

 

    ……一個順著常理軌道而行的人,害怕自己的行止脫離社會共識的框架,極力掩蓋,極力控制,希望不要成為一個社會生活的邊緣他者,或者至少不要讓別人知道……那種恐懼與羞恥感是一種永遠也說不出口的禁忌……好在這不是一個無情的世界,各種類型片的隱性他者基因,召喚著該類型的他者,兩個小時,漆黑的電影院,共享違反世俗倫常的行為、習癖甚至是邪妄……。【註3
 

        以香港桂治洪導演(1937-1999)為例,其電影題材多選在民初軍閥割據時代,那個時期的中國正在蛻變,從一個封閉自守的統一帝國質變為「一切都懸置起來」的分裂國家。某程度而言,中國並沒有經歷典範轉移,而是一頭栽進權力尚未部署完成的現代化情境。因此,毫無準備的過渡性的經驗,充滿了類型片應該具備的所有要素。無論是徐克早期的《地獄無門》或是羅維、張徹甚至袁小田與成龍,那一幕幕無政府狀態、遠離核心的貧瘠小鎮、門派鬥爭以及小仇小恨,在在顯現出香港人夾在西方與東方縫隙中生存的焦慮感。
 
.......................................


【註230多年前透過焦雄屏的書《焦雄屏看電影:好萊塢系列》(台北:三三書坊,初版,1985年,可參閱我的一篇舊作:〈【29】束之高閣,取下,凝視(之壹)〉)知道《洛基恐怖秀》(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這一部據稱是首部的類型片,後來實際看過之後卻「邪典」(Cult Film的另一意譯)不起來,看來我只是邵氏控。
 
【註3:參閱一篇2007年的舊作:〈環鍊小說的譏諷敘事〉。
 


 

 
 

        就我而言,我就是很喜歡這種「黑如瀝青」(pitch black)的不透明式劇情,年輕的時候很耽溺於《紐約大逃亡》(Escape From New York)所塑造的「Snake Plissken」形象,我完全臣服於導演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 )的「非英雄形象」敘事。但是,他老兄卻從此一路玩鬼耍驚悚,直到2005年重拍自己1976年的B級電影《殲滅13》(Assault on Precinct 13)後,彷彿才又尋回自己黑如瀝青的靈魂。突然想到智利導演亞歷山卓‧尤杜洛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那表面炫麗,骨子裡卻黑如瀝青的電影《聖山》(The Holy Mountain),當年,如果我有機會親炙此片的話,我可能在很多方面早就被「啟蒙」了,而且整個學習過程也不會被荼毒的「那麼厲害」!【註4
 
.......................................

【註4我他馬的立刻想到侯昌明的廣告!這就是一種荼毒。



 

 

            值得一提的是,七○年代的電影院很有人情味,除了不清場之外,預告片的播送長度也很豪邁,劇情更是毫不吝嗇的分享觀眾。1979年出品的《風流斷劍小小刀》,我光預告片幾乎就看了五次之多,但遺憾的是這部電影一直沒在電影院裡看過,而是多年後買了DVD獨自在家欣賞。過去,電影院放國歌的時候,大家都要起立肅靜,有時候我會斜躺在座位上,雙腳放在前座的靠背,享受「短暫叛國」的樂趣【註5。有些專放「色情片」的電影院,也不敢省略唱國歌的步驟,真是一個有趣的時代場景:「打手槍之前還不忘表達對國家的忠誠【註6
 
.......................................

【註5:我們可以叛國,但洋人卻絕對不可以!記得讀振聲高中美工科的時候,有一回我們一群十來人,下課一同去電影院看電影,唱國歌時見一洋人未起立,遂要求他尊重我們的國家,可他一臉鄙夷之情不願配合。於是,我們電影也不看了,輪流去踹他的座位,要求他尊重。後來,他道歉之後,我們也就原諒他了。
 
【註6:參閱一篇舊文:〈
1978年的黑夜比白天長〉。

 
        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20139月,我將靜靜的等待夾帶馮‧迪索《黑如瀝青》與《Riddick紀事》的第三部續集《Riddick》。
 


 

 

arrow
arrow

    黑洛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