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國族主義愛慾流動.jpg

 

    「國家權力與民族國家對自我疆界的想像,往往必須透過剝奪某些特定人士......;換句話說,所謂「私人情感」的控制不僅是現代民族國家運作的基本模式,在運作的過程中也同時重劃並確立了公/私領域的界分。」

----摘自趙彥寧,公民身份、現代國家與親密生活:以老單身榮民與「大陸新娘」的婚姻為研究案例,台灣社會學第8期,2004.12,頁9

 

A.現象/因果


       趙彥寧在這篇文章(註1)的研究對象為:1949年之後隨國民黨軍隊來台之低階士官兵/晚婚或未婚社會低下階層。趙彥寧認為五年代之婚姻法規(禁婚令)(註2)架構了這些人日後情感生活與運作情感的模式。當時國府為達其自我疆界的想像,運用剝奪、控制私人感情之方式──然後藉此重劃公/私領域──以達到其目的(註3)。因此,在趙彥寧視野中所呈現出來的景象:低下階層無語的賤民(the subaltern)(註4)(趙彥寧,200410)/無法適當表達情慾/私領域被過度切割後的暴力、反倫理情慾流向。換言之,當下的田野圖像其實是被霸權建構出來的。

       因為統治者係基於與被統治者二元對立來進行思考,所以統治者眼中並無所謂「文化認同問題」;但是為鞏固統治利益,統治者必須創造一個抽象的文化認同(尤其是國族觀念)作為基礎,並且同時運用一些隔絕手段:眷村、控制軍人的經濟、禁婚、高喊反攻大陸等等,來穩固其基本群眾,以順利遂行其殖民式統治。就這批1949年來台的「中國流亡者」而言,其結局就形成了趙彥寧所謂的「無法為正統社會所理解的人際倫理」。

 

B.公/私領域與情感流動

 

       趙彥寧認為,由於男性中國流亡者在公領域之能動性受到嚴格限制與阻礙,因此因果式的決定了其「私人」情感之流向與象徵(趙彥寧,200416)(註5)。換言之,某些男性中國流亡者的社會聯繫關係,其實是藉由與「情感服務」之女性相處所建立的──非正統之人群倫理。意即此一個人透過與社會聯繫所建立之自我認同價值,並非正統社會體制所提供,之所以如此當然與與資源分配與再分配有關(趙彥寧,200419)。

C.文化公民身分霸權再生產剝削
    

       趙彥寧於研究中老年女同志生活情境的文章中,認為婚姻制度(尤其是異性戀模型)建構了其當代文化公民身分之重要物質性基礎(趙彥寧,20056870)。而「榮民」屬例外不依靠婚姻制度而擁有文化公民身分之族群,因為社福法規規定榮民之雇主為「國家」,分配資源機關為「退輔會」,換言之這是一種文化霸權的替代作用(趙彥寧,200429)。

       繼之,「大陸新娘」則部分縫合(suture)(註6)了這個文化霸權。不過,由於某種「敵/我」國族意識的介入,使得前述之縫合效果達到極致,同時文化霸權亦演變為文化極權(趙彥寧,200430)。因此如此的文化邏輯使得「榮民」與「大陸新娘」雖然進入了婚姻關係,但是卻發展出一種「反倫理」的模式(趙彥寧,200430)。

D.階級與階層分殊化架構
    

       前述之文化邏輯隨著時空變遷的作用,反轉的重新複製公民社會中的各種關係脈絡。流亡加上統治力剝削造成愛慾流向的非正統化;被剝削者卻再生產剝削另一批國族意識所排拒之主體,也就是說這種循環欠缺親密性公民身分的體現(趙彥寧,200434)。但是反觀另一批僭越國/族疆界的台灣公民卻在評價上不太相同。趙彥寧認為市民社會首先會進行階級分殊化:決定誰可合法取得女性生殖力(先排除剝削某些特定男性),取得合法地位之男性據此再建立以博愛為基礎之社會契約論。重要的是,階級與階層之區分預先形塑了整個性別政治的架構。
.......................................................................

註釋:

(註1)趙彥寧,〈公民身份、現代國家與親密生活:以老單身榮民與「大陸新娘」的婚姻為研究案例〉,《台灣社會學》,第8期,200412月,頁141

 

(註2)趙彥寧在另一篇討論電影法規定義與規範電影再現的文章中,也是基於相同的思考邏輯,認為「女體」於電影文本中的呈現是電影法規規訓之結果,參閱趙彥寧著,張志偉譯,〈誰是三級片皇后?試論後解嚴時代國家權力與色情再現的文化邏輯〉,收於:趙彥寧,《戴著草帽到處旅行:性別、權力、國家》,初版,2001年,台北:巨流,頁124。不過「影像呈現」與「社會呈現」是否可用同一套觀點詮釋?有待進一步討論。

 

(註3)這可說是統治者的ABC,其實不足為奇。早期國民黨為鞏固其政權,一方面醜化(至於迫害則是非公開並配合資訊封閉來進行)與他不同意見之人,他方面則將獨裁領袖神格化(這可由目前仍有多數人懷念獨裁者蔣經國甚至蔣介石的普遍情感窺見一二)。民進黨亦不遑多讓,仍然採用國民黨的步數:將領袖神格化+民進黨正義化(這亦可由其支持者的情感與民進黨的腐化衝突時,仍公開說「含淚輔選」、「含淚投票」即可知一二)。我們可以這樣說:1949年國民黨綁架了一批人,馴化這批人成為其一黨專制的基本支持者;而民進黨則吸收了百年來對抗殖民統治的義憤,同樣也綁架了一批人,然後做一些和國民黨一樣的事。可見統治者為求其自我生存之可能(永遠執政),控制人民情感、綁架人民判斷能力,本是常態。

 

(註4)關於subaltern這個詞彙有譯為「下屬」,係指政治尚未被整合之庶民大眾,下屬主體被視為「無可挽回的異質」,主要是後殖民研究所關係之議題,包括知識分子與下屬組成聯盟、被壓迫之噤聲團體的能動性等。參閱Peter Brooker著,王志宏、李根芳譯,《文化理論詞彙》,二版,2004年,台北:巨流,頁365

 

(註5)趙彥寧係從「語言」這個象徵角度出發觀察,發現男性中國流亡者的福佬話或客語多係與台灣女性接觸所學習,因此其認為理解此一「語言象徵」必須建立於公領域剝削的物質性基礎之上,才會產生意義。

 

(註6)這個詞彙經常被運用於電影理論中使用:描述觀影者作為主體而被縫合而進入敘事論述。例如首先呈現給觀影者的是一個「街景的鏡頭(S)」,然後馬上轉到「某個觀看者的特寫鏡頭(P)」──P就被視為看著S的人,參閱Peter Brooker著,王志宏、李根芳譯,《文化理論詞彙》,二版,頁373以下。

..............................................................................................

參考資料:

趙彥寧
2001〈誰是三級片皇后?試論後解嚴時代國家權力與色情再現的文化邏輯〉,收於:趙彥寧,《戴著草帽到處旅行:性別、權力、國家》,初版,2001年,台北:巨流。(張志偉譯)
2004〈公民身份、現代國家與親密生活:以老單身榮民與「大陸新娘」的婚姻為研究案例〉,《台灣社會學》,第8期,200412月。
2005〈老T搬家:全球化狀態下的酷兒文化公民身分初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7期,20053月。

 

Peter Brooker著,王志宏、李根芳譯
2004《文化理論詞彙》,二版,2004年,台北:巨流。

 

arrow
arrow

    黑洛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