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得痛苦不是因為記性好

 

人若不回顧過往,曾經發生的事,就會像煙霧一樣,消失殆盡。好在我們有臉書與部落格,只消瀏覽一下過去的紀錄,就會逐漸記起這一年來的點點滴滴。過去一年,總的來說,世界局勢變化很大,台灣依然故舊,而我所處的生活圈則沒什麼變化。有趣的是,許多人似乎活在很痛苦,感覺桎悎於來自集體巨大壓迫之中,這好像已經遠遠超過韋伯所擔憂的鐵牢籠,可事實上倒不是因為這些人記性好,而是因為這類「所謂痛苦」在台灣是虛假的命題,慮者或有可能遭受社群媒體的終年嘔吐所波及,於是薄弱的意識隨著眾多精神官能患者的怨憤起舞,而忽略了我們的生活除了越來越貴之外,其他的一切幾乎完全沒有改變。這有點接近《拯救資本主義【註1那本書描述的一樣,所有的一切資本、立法設計與實際執行在一開始就已成為定局,無論如何,我們無力改變任何事。我會這樣講,並不是因為虛無主義、相對主義或者無歷史主義幽靈附身,而是從過去一年以來政府荒腔走板的作為所獲致的心證,政治之骯髒世間無事可得比擬,回顧與反省基本上是一項道德命題,因此以下不再涉及此一齷齰。

........................................

【註1Robert B. Reich著,周徵譯,《拯救資本主義:在大翻轉年代,照顧多數人的福利,不是少數者的財富》,初版,台北:聯經,20177月。

 

二、奔跑中的沙特

 

我去年初重感冒之後,一直沒有像前年那樣勇於運動,像是染上了一種不作為的無名瘟疫,讓我行動上逐漸行屍走肉起來。忽然想到剛剛宣告癌症那幾年,身體虛弱到只能步行,根本談不上什麼運動,但是當時卻每日勉力出門走走,看看天,吹吹風,享受活在自然裡的踏實感。身體康復了,反而懶惰了。就這樣無所謂而又認命了大半年,夏天來臨之前我突然省悟了!買了新的美津濃慢跑鞋,展開每日慢跑的日常。我從快走開始,然後慢跑2公里、5公里以及目前的10公里,越跑越快,越跑越久,整整跑了半年。我原本就體驗過長跑獨有的一種超越自我的耽美,2015年我跑過一年,充分理解箇中樂趣,但隔年就荒廢了,這是我個人生命中不斷會重演的劇情,族繁不及備載。

 

如果說,一個人恭恭敬敬的伏首案前會遇見康德的話,那麼沙特一定只會出現在長跑途中,至於何時會出現?看每個人的跑步能力而有不同,我目前通常會在七公里左右感受到沙特。沙特提出「在看的自我」與「被看的自我」兩種自我存在形式,並從中詮釋出「自覺存在」與「自體存在」的雙重自我概念【註2。這一套雙重自我概念的說法,相當於心靈之於身體或者自我之於他者的辯證關係。我們在一開始跑步行動的時候,仍然屬於一種自體存在的身體姿態,經過漫長的時間與體力消磨,逐漸的到達自覺存在的意識層面,此際身體彷彿是自動自發的前進,意識則穩穩的端坐在行動肉體某處,但並不是指向一種肉體脫離的本質論,反而比較像是賦予肉體一種前所未有的赫然發現,套一句現代人喜愛的用語:就發生在這個當下!這個體現過程會呈現出不斷形成與變遷的(或者說虛無的)非本質論色彩。別忘了!自由選擇這種東西也是從這種虛無之中孕育而生的啊!既然每天都會在奔跑狀態之下遇見沙特,相較於書桌前的康德、臥室裡的尼采以及睡夢中的佛洛伊德,對我這樣的一個廢人而言,我選擇在血糖增高的晚餐之後,展開長跑,感受一直跑下去以及永不停歇的自我!

........................................

【註2參閱鄭至慧,〈存在主義女性主義:拒絕做第二性的女人〉,收於: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再版,台北:女書文化,2004年,頁89-90

 

三、迷路的閱讀

 

我始終執迷於閱讀,因此一旦沒有達到所企望的閱讀深度或質量,就會感受到一堆活得不夠充實的剩餘情緒。既然這樣,就儘可能的大量閱讀啊!但問題在於,閱讀過程中會遇到三個敵人:第一是沮喪,此涉及閱讀能力問題;第二為怠惰,這關係到閱讀毅力問題;第三則為趣味,此涉及閱讀品味問題。這三個敵人有時個別殺出,有時聯袂出席,最可怕的是三個一起來,所謂三合一敵人是也【註3

........................................

【註3曾國藩在家書中曾謂:「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閱讀能力的問題接近「有識」的範圍,蓋閱讀廣闊,各種文類皆及,當然就不會夜郎自大。閱讀毅力就是有恆。至於閱讀品味,或許沾上一點有志的味道,但不完全符合,有志這回事,我個人覺得多少已脫離了閱讀對象的觀察,而涉及人之價值觀面向。

 

首先,閱讀能力的問題,最令人辛酸,各種外文文獻不說,許多文類雖然每個字都認識,但越讀越無知,讀完不知所云者眾,雖不致浪費時間,但心中的那份沮喪與自卑情緒根本罄竹難書。我今年規劃了許多社會學、哲學以及文化研究的書目,但越讀越感難受,大名鼎鼎的書讀完不懂者大半,學術標竿的書則未知經典處何在,大學者的書則根本覺得寫的很菜!於是我把書都燒了(一種自我救贖的修辭),買了二十幾本法律書籍,包括憲法、行政法、醫療法、稅捐法、智慧財產權、資訊法、警察行政法、國家賠償法、金融法以及勞工法等領域,果然讀起來一目十行,身心靈都獲得最大程度的釋放,雖然這些書籍很多地方我也覺得寫的不夠好,但能夠符合自己的閱讀能力,的確獲得所謂閱讀上之快樂【註4

........................................

【註4我要表揚兩本書:蕭文生,《行政法:基本理論與實務》,初版。台北:五南,2017年;葉百修,《國家賠償法》,初版,台北:自版,2017年。第一本書頗令我震驚,因為市面上行政法總論書籍汗牛充棟,理論上這類書應該已寫不出新意,但蕭文生老師這本書卻往往寫到那個眉角之精髓處,不但不同於先前各家著作,而且寫出其他著作未及之理論核心,實在佩服。第二本書,內容充實,敘事清楚明白,為同類著作所不及之外,葉百修老師這書的封面、裝訂以及內文印刷可說是國內法律書籍之最,真是愛不釋手。

 

其次,我想談談閱讀毅力的問題。毅力的意思就是要持之以恒,每天做同樣的事情,假以時日,熟能生巧之餘,更能開創新局。因此,毅力這回事也不完全是做苦工的檔次,它還隱含著創造的面向。閱讀有一弔詭之處,那就是倘若不一口氣讀完,下回讀書還是得從頭來過,但困難之處亦在於此,有些文本根本缺乏那份一次讀完的慾望,於是分段讀完獲得的就是支離破碎。這需要一份毅力。過去一年,我好多書都只讀了一半,讀不下去。這是來年自己必須克服的業障。

 

最後,關於閱讀品味的問題,也是值得反省。我過去一年讀的最快以及最多的文類是歷史類的文本,讀得最少又最慢的是社會與文化研究的書籍。這隱含了一個危機,我太喜歡聽故事。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過去發生的事,無論美醜,無論喜悲,都已成定局,所以人們可以拋開情緒把所有的事件都當作有趣的故事來看待。嚴格而言,這是墮落的,對於自我提升幫助有限。

 

分析至此,閱讀能力不足,閱讀毅力欠缺,閱讀品味未見提升,造就了我過去一年的閱讀迷路。事實上,過去一年看得日劇與電影比閱讀書籍多上何止數十倍。非常慚愧!連自詡執迷閱讀的這份喜好,都無法好好固守。這是對過去一年常感難受的原因之一。

 

四、一堆向往的埋葬

 

回想過往,我還是覺得自己從事學術研究那十幾年的生活充滿意義。日常的生活對應是平平淡淡,但是思想上則是波濤洶湧,非常二元分立的互補。不知該如何描寫那樣的情緒,當時的日常生活彷彿被思想烏托邦化了,即使生活拮据,但內心的富足難以估量。現在的我,則是徹底日常生活化的,變得消極厭世以及自私自利,我自己埋葬了自己的一切向往。面目可憎!面目可憎!面目可憎!我想,未來的一年,我應該重拾那份思想上真實正面的向往,固然人若不迂迴行走,無法盡覽各式各樣的美景,但若就此迷失於林中小路,那也太過浪費寶貴而又短暫的生命。埋葬的向往該是起骨的時刻了!

 

五、面對生命,我們真的是一無所知

 

今年已邁入癌症存活第八年,由於身體越來越健康,已逐漸淡忘初罹癌症之時對於追求生存的強烈意志。身體康復了,但心靈卻也脆弱了。偶爾還會幻想如果當初不生這場病,我應該也會找到一個學術研究的位置,持續進行充滿高度張力與喜悅的研究生活吧!真是非常可恥而又軟弱的幻覺主義者。面對生命,我們真的是一無所知。

 

就反省到這裡吧!看看明年底的自我反省,是否比今年學會更多料理、讀完更多書、看更少的日劇以及做更多從沒做過的事吧!

 

 

arrow
arrow

    黑洛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