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狀態

 
        再沒多久,長達「42個月」的化學治療即將結束。一則以喜,脫離這週復一週的「藥物噩夢」令人雀躍;一則以憂,因為失去藥物控制,癌症隨時可能復發。結論是:「不是繼續活著,就是面臨死亡。」細看這兩種情況,似乎迴不相同,實蘊涵於同一命題集合,蓋其皆屬「自然狀態」爾。
 
        自然狀態,貴於斷絕意欲與外在影響,放諸因果關係之輪迴,「一切皆空」。換句話說,任何事件都將因而「喪失意義」,蓋因意向與人力俱廢,「價值化為烏有」,意義也就沒有存在必要。
 
        如果覺得上述看法過於極端,以下的折衷方案倒也言之成理。那就是將蘊涵「生命意義」的事件,平等地散布於「生命中所有的事情」,故而微不足道的「每日生活情節」,也可因「自我關照」而獲得意義,一言以蔽之:此即為「」。活在其中,不問原因不求結果,只是「認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情」。當然,如果能夠從中獲得「領悟」,那是再好不過的了【註1
.......................................
【註1:我曾經讀過一篇聖嚴老和尚介紹修禪的短文,這裡是我對老和尚解釋的殘留印象以及體會。
 

  

 

最後一篇論述

 

 

 

        自然狀態百變,猶如難解禪機,故若能有所領悟,可謂「不枉做人」。困難點在於,進入領悟這種狀態沒有法則,只能「寄物移情」。大抵而言,若「不為得失悲喜」或可達此境界。可惜的是,人是一種藉由「喜好」而自我形塑的意識主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層次,仍然是大多數人的一種想像,更何況寄物移情往往「積習成癖」,反而自困愁城,最終仍然一無所獲。
 
 
 
        為了避免白走人生這一遭,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有效利用未來所剩無幾的時間」,從事一些能夠讓自己有所領悟的工作,而不要仍一心嚮往著原本所寄情的「學術志業」。因此,這半年以來,我奮力修改著一篇法理學論述,並期許這是「最後一篇論述」,發表之後,我將徹底脫離學術論述的創作行列。這種心情,其實不難理解,好比每天讀完書,畫完圖,都會將桌子畫具「收拾乾淨」,明天是否繼續讀書畫圖,不知道,看緣分。
 
        這篇定位為最後論述的玩意兒,已於六月底寄出投稿,若順利刊登,將是「第十篇論述【註2。從20036月發表的第一篇論述開始,「整整十年」,這寄物移情之積習可謂「不多不少」,也該是走到「不增不減」的地步了。
.......................................
【註2:這篇文章題目為:〈初探法律知識——知識論作為反思基礎〉,嘗試借鏡一般知識論之研究成果,為法律知識論提供一種「證成的有限返回」實驗。
 

 

 

 

 

 
運動與養氣都是必要

 

 
        「運動」是必要的,只需要一點「毅力」罷了,事實上「出去走一走」就成功了一半,如果能夠流流汗喘口大氣,那就更理想了。過去汲汲於名利,以為要彰顯出自己「優於眾人」的創造力,才算出人頭地,才算不枉此生。殊不知這不只是大錯而已,而是一種「無可救藥的自戀」。如今一切都走到了「盡頭」,過去無論努力與否「皆成雲煙」,是故「養氣」是必要的,每日「靜坐冥想」絕對不浪費時間,而是一種「深沈的自我關照」,我的行為過度了嗎?我的道德標準氾濫了嗎?我為自己提供了什麼超越性的知識呢?我又為他人貢獻了什麼有價值的收穫呢?如果都沒有,沒關係,「一切就這麼算了!」每思及此,「感覺甚爽」,因為主體一旦「放空」,世界隨即「消失」。所以說,運動養氣不僅僅具有它原本物理上的意義,更具有超越形式上的樂趣。端看認知主體「如何體會」而已【註3
.......................................
【註3:事實上,運動養氣不一定會讓疾病消失,以我為例,化學治療讓我身體日益損壞,各種慢性疾病逐漸上身,所以我這裡還是強調一種自我感知世界的完整與融貫。

 

 

 


 

 

替代「論述創作」的新生活模式

 


     在完成最後一篇學術論述之後,我嘗試重新尋找一種「認真面對日常生活」的模式,來「替代」自己原本無須多做思考與安排的人生【註4】。

 

.......................................
【註4:健康與正常的人生,表面上是自己思考與安排的結果,實際上卻不是如此,因為所有的社會生活早已部署完成,人們只需融入分類完成的身分模型,安分守己的做好社會公民即可。
 

 

          首先,我決定不再玩「線上遊戲【註5,因為已經沒有「奢侈的時間」可供打發,我必須將每一分時間致力於「有價值的事物」,當然,價值這回事往往只是一種「未經證成的信念」,我的價值判斷錯誤率肯定很高,但是我只能仰賴「我的判斷」,因為我一向「鄙視」他人看法,我是個無藥可救的「自我中心者」。不過,線上遊戲本身並非毫無價值,這世上任何事物都是一種「遊戲」,只是我的直覺告訴我不該將時間都浪費在「虛擬的事物」。

 

.......................................
【註5:我所謂的「線上遊戲」,其實只是臉書上的小遊戲,尤其是「糖果粉碎傳說」這款遊戲,移除遊戲應用程式後,我還寫了一篇追悼文,可參考〈糖果粉碎傳說〉。

 

 

 

 

 

 
  
      也就是說,我想要選擇一種替代「論述創作」的生活模式,這個方式必須相當於「修行」的標準,也就是說它必須滿足我的「知識標準」,而不僅僅只是感官上的刺激而已【註6。這段時間,我認真的想過許多關於「喜好的具體呈現」,並且還實際的走入「實踐階段」,試試看自己是否真的合適?比方說,我一直喜歡自己做「料理」,但是要我將所有時間耗費於此,我又覺得無甚趣味【註7
.......................................
【註6:所謂修行的標準,不可聯想到宗教的虛無與苦行,我是無神論者,我講的修行純指人格的培力與鍛鍊,2007年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教學研究的自我期許:〈修行〉,可作為我對「修行」的基本立場。
【註7:料理世界浩瀚無窮,而且花費不貲,不是可以投諸修行的理想選項。
 
 

 

 

 

 

        又好比我熱愛木製工藝品,對於「木工創作」很感興趣,但是無論花錢去木工教室學習,抑或是重新做個木工學徒,都不是理性範圍所容許的行為【註8
.......................................
【註8:這也是花費不貲的選項,雖然重新做學徒不是不可能(我很多老同學都是木工師傅),只是自己的體力不佳,我曾經在家自我改裝過一個書櫃,非常疲憊,體力完全無法負荷。


 

 

 

 

 

 
        除此此外,我熱愛「重型機車」,很想買台重車到處旅行,但這顯然是一種休閒活動,即使現在的我,只要願意隨時都可以實現,而我相信不久之後,重返社會的我就可以完成這個夢想【註9。其實喜好是無止境的,還有很多,「想了也是白想」。
.......................................
【註9:我打算買台「商用打檔車」,目前毫無選擇餘地,就新車來說,不是光陽金勇150就是勁多利150,我原本屬意山葉愛將150,但早已停產。至於其他國產打檔車(進口的也一樣),我總覺得花俏有餘,厚重度不足,我個人傾心於早期日系重車(例如KawasakiZ系列),厚重樸實的金屬質感,令人神往。
 

 

 

 

 

 

 
        最終,我選了一個自己原先沒想過的選項,那就是重新開始「學習德語」,這主要緣於我在網路上發現了許多免費的德語學習資源,而我恰巧擁有該課程的紙本教材。於是,一方面不需花錢,他方面興致昂然,讓我穿越時空地回到初學德語的2001年,整天都在讀德語。唯一不同的是,當初讀德語只是為了能夠讀懂德文法學文獻,因此許多基礎德語知識總是如棄敝屣,喪失了許多學習陌生語言的樂趣。我現在比較踏實的開展學習之旅,不過目標仍然是希望藉此提升閱讀能力,然後徹底的讀完一本「憲法學教科書」、一本「法理學教科書」以及一本「哲學概論」或「哲學史」,如果活的夠久,再加上一本「德國基本法註釋書」。我希望在2015年完成這份清單。
 

 

 

 

 

路還很長,收拾書包回家還早

 

 
        前一陣子,有幸讀到楊絳老師的《一百歲感言: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註10,字字句句透澈人生,讓我大開眼界。楊文最末一句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果然一語戳破「客觀主義的美夢」,也讓「社群主義成為一種宗教信仰」。看來「路還很長」,「收拾書包回家還早」,繼續認真學習吧!
.......................................
【註10參看
ETtoday新聞雲,〈102歲楊絳持續寫作,百歲感言「世界是自己的」再熱傳〉。
 
 

arrow
arrow

    黑洛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